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今头条!男子遭跨省抓捕后续 具体是怎么回事?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4-30 18:17:41

又是跨省抓捕!用的也是寻衅滋事这个口袋罪名!诚然在自媒体时代,网络更需要监管和净化对于利用公众号等平台,发表不当言论,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侵犯他人名誉权利,破坏社会秩序,这些带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确实应当。

依法追究。但是倘若当事人妻子所言属实,当事人仅因三篇“打抱不平”文章,就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名被跨省抓捕,还有待商榷一二。


【资料图】

不妨先看看惹祸的“罪证”为当事人带来“麻烦”的三篇文章,标题分别是《某某交通执法太厉害,上路追车还打人》《某某反映交通违规上路追车导致车祸,恼羞成怒当派出所面抢手机打人》和《某某说瞎话办假事敷衍老百姓,请严惩》。

单从标题来看,一些措辞用语较为偏激,与事实或许有若干不符,但考虑到当事人是“2022年度某省交通管理信息员”特殊身份,发文目的是监督交通执法权力,向上反映一些违规现象,也没有搞人身攻击、侮辱他人人格等违法情形,恐怕并不能轻易扣上一顶寻衅滋事的帽子。

再从受害人发文过程看,也基本能排除无事生非的可能追溯事件起因,源于山东车主苗某某质疑交通执法人员没有摆放安全提醒设施,导致自己驾驶的后车追尾,其后与交通执法人员发生争执,声称遇到不公处理等媒体公布的聊天记录显示,当事人发文前曾多次提醒苗“千万不能有假”“必须说真实事实”。

如果确如其所言,上述文章均“根据苗某某的叙述和提供的现场视频、照片”,“所发微信,不存在分文利益交换”,非要鸡蛋里挑骨头,当事人存在的过错也不过是轻信他人的问题,直接定寻衅滋事,恐有不妥对照现行法律,当事人的网上发文行为,也与。

寻衅滋事罪“模板”相去甚远寻衅滋事罪“脱胎”于之前的流氓罪,立法目的是规制一些破坏社会秩序行为,表面上是一种兜底罪名,但为了防止出现打击扩大化现象,在刑法中,主要针对的是四种行为,包括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等。

如果当事人仅是网上发文监督交通执法,与法律列举的四种寻衅滋事行为格格不入,的确不宜被“包罗”其中另据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本案是否构成,情节恶劣,是否符合辱骂恐吓,还有待商议!当然,目前调查尚在进行,一些信息还有待公开,但基于跨省抓捕的公众敏感性,以及相关涉嫌罪名存在疑点,有关部门有必要以严谨的态度介入调查究竟是公民行使监督权,还是不法之徒破坏秩序,跨省抓捕是合法合规,还是权力任性,该处罚的处罚,该正名的正名,都要给公众一个说法。

最后普法一下跨省抓人需要什么手续?一般情况下,应当首先出示警察证件,表明自己的身份,并向被抓捕的人,出示传唤证或拘留证《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三百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需要异地公安机关协作的,应当制作办案协作函件。

第三百三十八条 异地执行传唤、拘传,执行人员应当持传唤证、拘传证、办案协作函件和工作证件,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协助将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到本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犯罪嫌疑人的住处进行讯问。

第三百三十九条 异地执行拘留、逮捕的,执行人员应当持拘留证、逮捕证、办案协作函件和工作证件,与协作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联系,协作地公安机关应当派员协助执行。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