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闭
作者:胡春雨
(资料图片)
题记:
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
惟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此后中国存亡之关键,则在此实业发展之一事也。
中国事向来之不振者,非坐于不能行也,实坐于不能知也;及其既知之而又不行者,则误于以知为易、以行为难也。 倘能证明知非易而行非难也,使中国人无所畏而乐于行,则中国事大可为矣。
故欲能自立于地球上,莫如富强,富强之道,莫如扩张实行交通政策。世人皆知农、工、商、矿为富国之要图,不知无交通机关以运输之,则着着失败……今日欲谋富国之策,非扩充铁路不可。
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和平道德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这便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大责任。
孙中山先生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现代化
上篇:千古奇变
东夷故国,根深叶茂,托起文明的丽日,让思想文化的光芒普照大地。一万年间,东夷先民在此“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洞察宇宙奥秘,推动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壮大。当“轴心时代”到来,在岱岳之南的邹鲁,先圣究天人之际,开万世太平;在岱岳之北的三齐,先哲谋国富民强,辟山海雄图。稷下学宫与雅典学院交相辉映,汉代五经八师多出齐鲁。到了宋代,齐鲁之邦成为京东要地,今日山东呼之欲出。在此基础上,金代设立山东东路和山东西路,山东作为政区登上历史舞台。元代定鼎燕京,大运河随之取直,三分之一流经山东,运河上下城镇繁荣。明清以来,山东地处燕蓟政治中心与江南经济重心之间,在海上守卫着京师门户。山东是腹心也是肱骨,一个安定繁荣的中国,离不开底蕴雄厚的山东。
当东方夜色渐沉,在欧亚大陆西北角,基督教世界正在沉睡中迎来黎明。数百年间,历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乃至启蒙运动,西方世界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巨变,在传统基督教社会母体中,复活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西方先哲以执着的信念,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认识上帝,挣脱神秘主义、禁欲主义的千年束缚,理性精神、人文主义勃兴,郁积已久的力量磨砺而出。“心为万事之本”,思想文化的变革必将重塑文明面貌,民族君主国家、城市资产阶级等新兴力量重塑着欧洲版图和政治逻辑,酝酿着海外扩张。当学人与匠人、科技与产业相结合,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次第爆发,欧洲率先开启了近代化进程,掌握了人类前所未有的物质力量。近代欧洲在战争砧板上诞生,让骑士在城堡中出走,基督教改变异端的执念、资本主义对市场与原料的贪婪、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迷思,让欧洲走上了弱肉强食、争霸全球的血路。
当欧洲人杀开全球海路,一切古老文明相形见绌,除了应变求变别无选择。然而“中国乃伪装成国家的文明”,古老、壮阔、恢宏,有着固有的文明理念、深厚的历史传统、内在的发展逻辑。从古典中国到现代中国,乃文明的整体转型,谈何容易?何况此时的大清早已走过了青春年华,沉浸在万国来朝的天朝体制中。降自乾隆中叶,盛极而衰,吏治腐败,社会僵化,祸乱丛生,当西人雄心勃勃拓殖世界,国人还在醉心利禄老死科场。我们不肯洞察世界变化,只想闭关自守,哪怕被鸦片战争打开国门,依然酣睡不醒。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京师沦陷,方在部分洋务运动领袖主持下发起自强运动,在器物层面学习近代文明,力图挽回内外交困之局。然而早期文明转型走得如此艰难,最大的阻力来自内卷——修条铁路被认为破坏风水,北洋水师的军费可以去建颐和园,整个国家缺乏思想解放和统一规划。科技爆发,不进则退,落后就要挨打。
与中国的国运相反,此时的日本由分裂而统一,由新生政权统一领导近代转型,是为明治维新。在西南强藩等力量支持下,日本迅速完成倒幕运动,天皇政权随之废藩置县,在教育、军事、财政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改革,提出富国强兵、拓殖产业、文明开化等一系列口号,布局铁路、工矿、金融等一系列产业,向着“脱亚入欧”快速挺进,大刀阔斧部署近代化重构。一个暮气沉沉、离心离德,一个朝气勃勃、上下同心,中日国势形成强烈反差,力量对比悄然变化。这是一个信仰“神国”的国家,自以为“一神之威光,普照百亿的世界”,自古不甘蛰居海隅,幻想蜕变为“大大的日本国”。历经近七百年幕府统治,武士道精神深入骨髓,只等宣泄暴戾之机。明治维新公然把“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写入国策,仅仅数年之后就迫不及待挑衅中国、吞并琉球,一旦国力积聚,与中国世代唇齿相依的朝鲜,沦为进取大陆的跳板。历史将证明,除非中国足够强大,东亚永无宁日。
甲午一战,以高度近代化的日本对阵低度近代化的中国,有钱给太后过生日、没钱给海军添火力的大清一败涂地,一八九五年,北洋水师在刘公岛全军覆没。随着“纸老虎”被打倒在地,东亚格局惊天逆转。其间成败利钝,印证了此间孙中山先生的告诫: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只有全面改革发展才有出路。此后的历史,印证了二千年前孙膑见齐威王时的论断:“战胜则所以存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但对于胜利者,“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好战必取其辱。令人后怕的是,当中国沿海暴露兵锋之下,甚至没有一条铁路可以支撑近代化战场。这种危局,张之洞说得透彻:“况方今东海之权,我已与西洋诸国共之,门户阻塞,如鲠在喉,若内无铁路,则五方隔绝,坐受束缚”,不啻“无足之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列强尽享“航行自由”,竞相争霸东方。不久,德国人率先发难,将海岱大地强行拉入殖民版图。
与日本相同,德国素有军国主义传统,在铁血宰相俾斯麦领导下,刚刚完成国家统一和工业革命,国力与野心迅速膨胀。俾斯麦下台后,欧洲列强重新分化组合,酝酿着全球变局。德国由称雄欧洲的“大陆政策”,提出拓殖全球的“世界政策”,把视野投向东方。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通过考察,认定胶州湾乃图谋中国的天然良港,倡言纳入囊中。德国的野心是:以港口为枢纽,以铁路为触角,首先控制山东,进而掠取黄河流域,只待时机到来。甲午战后,德国联合俄法以主持公道为名,干涉日本归还辽东。一八九七年,曹县教案爆发,德皇威廉二世迫不及待派兵侵占胶州湾,此时清军无力再战,章高元部被迫撤退。次年德国迫使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强租胶州湾、掠取沿线矿产路权。清军经营胶澳未久,至此旋告夭折,发展主动权丧失殆尽。
内无铁路支撑、外无战舰护卫的中国,只有逆来顺受,毫无招架之功。列强接踵而至,在沿海沿江要地划分租界,在中华大地划分势力范围,一时瓜分豆剖,危若累卵。胶济铁路在民族危亡中诞生,在风雨中踏上山东近代化征程,挽回主权与近代转型,成为交织在胶济铁路上的两条历史主线。这段历史用铁血浇铸,用血泪写成,写得荡气回肠。
胡春雨,字思农,号齐西鄙人,文化学者、自由作家、资深律师,济南市出彩统战人、济南市网络名人。天桥作协副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写作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济南诗词学会、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齐鲁晚报暨青未了副刊签约作家。天桥政协委员、民革天桥总支委员、长清民革文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鹊华律师事务所暨天桥新阶层联谊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主任、网络信息同心联盟副理事长、南充市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民革山东省委、济南市委统战部参政议政先进个人,民革济南市委思想宣传、参政议政先进个人,本栏目荣膺齐鲁壹点年度十大壹点号。
壹点号走遍大中华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世界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1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